当前,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各种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还在增加,给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给中国的企业带来很大影响。经济动荡形势下,中国采取了哪些宏观与微观举措?如何围绕长远发展的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刺激消费、促进投资、增加出口,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以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政府、监管部门、企业、金融机构之间应实现怎样的改革,以应对经济危机,推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
6月28日,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夏季报告会在浙江宁波九龙湖隆重举行,一批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就上述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成思危:中国经济2011年复苏
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主席成思危演讲
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主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全世界经济因这次金融危机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中国金融系统受到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要小很多,原因在于国内银行的金融创新不足,杠杆率低,受次贷波及的风险也低,整个银行金融系统并不缺流动性,但是,国内实体经济此次却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据成思危分析,2003年起我国进入两位数的经济快速增长阶段,2007年达到了13%的顶峰,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到9%,这是一个相当大的下跌。分季度看2008年,经济下滑问题更加严重,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仅6.8%,所以国家启动了四万亿刺激计划。现在来看,经济下滑速度有所减缓,但经济增长的挑战仍非常严峻。尤其是可持续性发展方面。
“现在外国对中国经济有各种预测,有说是7.5%,世界银行说是7.2%,有的还预测是6.87%,我说这些预测都不准,中国政府说8%就一定能达到8%。”成思危展望我国宏观经济前景时态度乐观。他强调,“要保8%,国家增加投入总能做到,但是靠政府用财政来刺激消费是不能持久的,关键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首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消费内需起重要作用。”他还指出,金融危机后,西方过渡消费的现象将会减少,各国会更注重储蓄,像金融危机以前“中国大量生产,西方大量消费”的模式将会改变,这将迫使我们的眼光向内。
成思危对拉动消费内需提出了四点建议:拉动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人民购买力,首先要提高工资,应该让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经济增长率同步;第二要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要进一步规范股市、楼市,使之健康的发展;第三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使人们敢于消费;最后,要增加消费贷款的占比。他认为,与西方70%的贷款总占比相比,目前我国13%的消费贷款比例显然过低。
此外,成思危特别提到了一季度快速增长的信贷问题,他说,今年全年的信贷计划指标在一季度完成了90%以上,当季从银行信贷转到投资领域的资金大概是2.4万亿元。其中,不可否认确有一部分资金流入了股市和楼市,所以造成了股市和楼市的暂时回暖。
就当前楼市回暖的问题,成思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一步分析说,本轮房价上涨一开始是由刚性需求释放推动的,但后续发展则与信贷大规模投放、老百姓储蓄率过高、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推动了楼市需求,从而导致了房价上涨。至于目前房市、股市是否已到累积泡沫的程度,成思危表示,“目前还无法判断”。
对于中国经济何时能够复苏,成思危表示,“复苏的定义比较复杂,传统的定义,三个季度连续负增长就是衰退,相反三个季度连续正增长就是复苏,但中国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们都还是正的,我认为恢复到2008年9%的GDP增长就应该说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的复苏,我相信到2011年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成思危最后强调,到2011年我国不仅能够恢复9%以上的GDP增长速度,而且这个增长速度将会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可持续的发展速度。
魏加宁:信贷模式使中国出现新泡沫
中国宏观调控正面临一个悖论
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
今年的信贷增长的确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截至今年5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达到了5.8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信贷增量。其中,一季度更是创下了4.58万亿的天量贷款,速度快的令人担心。在外部经济仍然岌岌可危,基本面没有根本转变之前,企业的贷款需求是否真的如此巨大?在这么快速的贷款增长下,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为什么仍没有获得应有的支持?而股市、楼市却在连续回暖?
他表示,银行贷款情况令人担忧,一半资金是在金融市场里面自我循环而不能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形成捆绑。目前的银行贷款模式容易形成新的金融泡沫,快速增长的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容易提高股价,也在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中国已经出现新的资产价格泡沫苗头。
对于另外一半资金,魏加宁指出,这部分资金虽然是往实体经济走,但大部分是流向各级地方政府项目上,流向政府融资平台上。而流向中小企业的资金非常少。这就可以解释贷款额度这么大,而大量的中小企业还是嗷嗷待哺的原因了。而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各数比重超过90%,对GDP贡献超过60%,并且提供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和超过80%农民工就业机会,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贷款。
这意味着中国宏观调控正在面临一个悖论,当经济过热的时候,紧缩货币信贷的时候,首先受损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经济过冷的时候,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搞大项目,上基础设施项目,首先受益的是国有大型企业。魏加宁表示,这样容易引起企业的分化,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越来越壮大,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却越来越困难。
要解决目前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悖论,魏加宁给出以下建议:首先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一是整顿票据市场,防止票据市场自我繁殖,不为实体解决服务。再一个就是统一债券市场,把公司债、企业债,中短期融资券,现在实际上被三个部分分割,被证监会、发改委、人民银行三头分管的市场统一起来。另外再一个是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第二个方面监管部门要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如成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民营中小银行、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小企业、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等,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以解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魏加宁表示在调研政府融资平台的时候发现大量政府融资平台是给基础设施建设,搞大项目。现在各别地区,如浙江,正在试图搭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此外,在直接金融方面,争取早日推出创业板,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VC、PE。
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魏加宁表示存在四种担心:第一,从近期来看,通货紧缩压力仍然存在;第二,信贷投放太快,迟早会引发通货膨胀;第三,经济增长没有上来,但是物价先上来了;第四,一般商品价格没有上来,资产价格先上来了,也就是说形成新的泡沫。
高辉清:中国发展新能源出现过度现象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演讲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发展新能源出现过度现象,不能高估它的力量。新能源有点不知道为什么而发展,仅仅是为发展而发展,到处抢地盘,都不谈经济效益。
高辉清强调,新能源确实很重要,全世界都在发展新能源,但是对中国来说,不能高估它的力量。新能源从将来提高低碳经济竞争力,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当前经济内需的拉动作用来讲,作用非常大,值得鼓励发展新能源。但问题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展势头有点过度,现在新能源有点不知道为什么而发展,而是为发展而发展,到处抢地盘而不谈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这些年全世界新能源发展,很大一部分就是中国因素导致。以核电为基础,如果没有中国核电,全世界核电发展速度没有这么快,但是因为中国这么快速的发展,使得全世界浪潮特别高。但是这里面的风险在什么地方?很多行为是不经济的,不是市场行为。举一个例子,发展新能源,在电力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呢?它能带来什么利益?它的投资成本高,回收成本也高,为什么还要做?某种意义上就是国有发电厂,为了在重组的时候,能把它当龙头,而不是兼并的对象,就现在把它做大,以后兼并重组的时候占优势,这已经不是市场行为。
高辉清表示,新能源有很多数据表现,成本高,容量小,企业大量的亏损,投资效益低,同样的投资用在其他方面效益会非常高,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新能源这种热潮要理性思考,要从过度变成适度。首先对中国来讲,发展新能源,既然是为了提高低碳经济的竞争力,为了刺激内需,完全可以用更经济、更有效的手段去做。新能源在拉动经济增长,刺激内需上无法跟十大振兴产业相比。我们可以发展循环经济,也能达到低碳节能的目标,它的节能效果比新能源效果更大。
在谈到政策转型的问题上,高辉清分析认为,经济危机的时候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经济的危也是体制改革的机,必须在体制上做大量的动作,撤离阻碍民营企业进入的玻璃墙。因为政府资本是很难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走出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调动民间资本的参与。但是按现有的模式,民间资本调动不起来。所以只有通过体制改革,打破玻璃墙,给它新的领域,新的条件,新的环境,它才可能创造出活力,即通过体制改革释放生产力。除了投融资体制还有收入分配体制,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转型内需型经济增长,内需关键是在居民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提高居民消费,须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老百姓的收入;第二,要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最快,能够激活农民消费的方式,有九亿农民,这些人的消费一旦激活了,过去出口消费完全可以对冲掉。第三,给农民社保,解决其消费的后顾之忧。
张铭:国内经济形势不乐观 企业家应冷静观察
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张铭演讲
针对目前经济回暖的现象,很多企业蠢蠢欲动,欲扩大投资力度的现状,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张铭在会上表示,国内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企业家还是要比较冷静的关注国家经济的走势。
张铭认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是一枝独秀,其它经济体都在衰退,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还不低。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幅度张铭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他表示,根据最近在广东和福建做的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情况一些调研,从广东的情况来看,还不是很乐观。广东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五月份广州外贸进出口下降22.1%,广东省一到五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9%,但广州仅仅增长14.1%,但它对中国经济的带动性很强,就这种情况,大家可想而知。
张铭表示,广东省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外来务工人口减少了几百万,经济活动明显减少,国际经济活动也明显减少。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有一个数据显示,广东移动国际漫游收入连续五个月大幅下降,国际出电漫游下降了6.6,国际来电漫游收入下降了33.3%,这个数字比较惊人。从国有企业的情况来看,一到五月份,营业收入分别下降7.4%,降幅比一到四月份加大了,利润下降了30.3%,其中五月份实现的利润比四月份环比下降7.5%,中央企业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
“我认为国内的形势不太乐观,当然这是从微观企业的情况得到,宏观统计的数据跟这个有一些差距。比如说五月份CPI、PPI仍然是在下降,而且PPI下降的幅度还是加大。所以企业家还是要比较冷静的关注国家经济的走势,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这个时候盲目投资很容易出现决策的失误。”张铭如是说。
最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生产成本价格下跌,不少“不差钱”的民营企业借助金融风波之潮逆势而发,纷纷境外并购扩张,掀起了一股海外抄底热潮。针对这个现象,中国银行总行研究员王元龙也提醒道,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有四大核心风险需要控制,即事先风险、运作风险,整合风险,以及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的控制决定着并购的成败。王元龙表示,当年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实际上它的亏损已经超过原来的预想。腾冲收购悍马,美国分析师认为很难说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结果,腾冲公司要做好悍马的业务也很难。腾冲重工收购行为无论是出于什么意图,广告也好、炒作也罢,但是这个应当引起的重视,至少表明,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大步的走向国际市场。无论它背景如何,但是已经走出去,从这一点来看,应当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